临期未过期 安全不打折——临期食品市场调查

2022-12-30 19:25:52      来源:西部法制报

QQ截图20221010193352.png

消费者在货架上挑选临期牛奶(资料照片)。

0.5元的口香糖、1.2元的进口牛奶、6.5元的星巴克咖啡……这些低价的商品就摆在临期食品折扣店内。如今在不少商业区,都能见到临期食品折扣店吸引着来来往往的顾客驻足。为什么这里的打折力度如此之大?这样的打折商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 临期食品 渐成新宠

在西安市大话南门外的一家临期食品折扣店,进店的顾客络绎不绝。

线下实体店火爆,线上亦是如此。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分享着自己的“探店攻略”和“捡漏心得”。豆瓣平台上还有专门分享购买临期食品的小组。一个名为“我爱临期食品”的讨论小组里,目前已有近10万名组员。

大学生小刘是一位忠实的“羊毛党”,前两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探店博主分享的线下折扣店后,特地来实体店“薅羊毛”。“店内的一些网红进口零食真便宜,比网上有活动时还要优惠。你看这个离保质期还有3个月,完全可以在过期前吃完。”小刘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原价12元、现价2元的威化饼干放入购物筐中。

记者走访了解到,西安一些大型超市也设置有临期食品货架,有的还开设了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的小超市。

同样的产品,日期决定了价格。市民高先生曾在某电商平台上淘到了临期牛奶。“平时一箱售价65元的牛奶,我用38元就买到了,而且保质期还有3个月,感觉与超市购买的没什么不同。”高先生说。

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等电商平台上,临期食品的销售十分火爆。在淘宝平台上,一家售卖临期食品的店铺粉丝数量达到178万。店铺里卖得最好的一款临期薯片月销量超过1万件。

去年,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平台网购临期食品,平台相关零食店铺达到近万家,而消费者主要是年轻人。

那么,临期食品这个“便宜”能捡吗?

■ 过期在即 消费需理性

“你买过临期食品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市民何女士表示,没买过,也不会买,总觉得临期食品吃着不安全,还是会买新鲜的食品,这样才放心。“那么多临期食品堆在一起,商家要是销售不完,会不会更改日期?”何女士说。

与何女士看法不同,王女士表示自己公司楼下有一家便利店,每天在固定时间,店里会对各类切好的水果拼盘,以及部分临近保质期的面包、三明治等进行特价处理,一般情况下,这些商品是买一送一,有的时候还会有三折的折扣。王女士说:“同样品质的东西花的钱更少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去年发布临期食品等5条科普短视频,从选购、制作、食用、储藏等不同角度介绍和解读相关食品安全知识。视频中,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以“临期食品,可以买吗?”为主题进行了科普。他说,临期食品依然在保质期内,其安全性和品质依然有保障,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但钟凯也提醒消费者要科学理性消费,不要因为折扣和低价大量购买临期食品,以免食品过期、变质造成浪费;购买后也应在保质期内尽快食用,若食用时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或出现异味、口感异常,切勿食用。

■ 价格打折 消费需谨慎

临期食品的上架销售不仅减少了商家的库存积压,避免了食物浪费,还让消费者“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记者查询各电商平台以及社交平台上购买临期食品的用户评价发现,消费者对购买的临期食品褒贬不一。有的消费者觉得“薅到了羊毛”,有的表示只看到了便宜忽略了日期,好多还没吃完就过期了,还有的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货,又或者是购买了被商家篡改了日期的食品。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每年都有大量的产品流入临期食品行业。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也将成为“百亿市场”。

面对如此火爆的临期经济,不少消费者提出疑问:实体店购买的临期食品可以看到日期,而线上购买的食品无法看到日期,消费者收到后过期了怎么办?会不会有商家受利益驱使篡改日期,用过期食品冒充临期食品?临期食品专柜普及度低,一般只在大型超市设立,面对新日期与临近日期混合销售的食品,一些消费者缺乏挑选的经验,大量购买导致食品浪费怎么办?

随着临期食品行业发展,食品安全、过度消费、缺乏监管等问题逐渐暴露。临期食品包装不合格、快递到的临期食品已过期等现象时有发生。

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出台,其中明确提出,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做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为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感、幸福感,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同时避免食品浪费,2021年6月至12月,省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进在食品包装标签上增加食用期限标注工作,方便消费者辨识食品保质期。目前,除豁免标示食品保质期的企业外,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均已在食品包装标签上增加食用期限标注。“现有的临期食品政策,主要为临期食品条件、质量安全方面的鉴定提供规范,关于临期食品的界定标准目前还没有全国通用的制度。”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西部法制报记者 高鑫文/图)


推荐阅读

“反向消费”渐流行 老牌国货成 西安某超市货架上摆放的西安本土品牌冰峰饮料。 见习记者 李子言摄摄图网近期,以蜂花为代表的众多国货品牌在抖音直播间上线了79元套餐。作为这次国货热潮的领军品牌,蜂花产品没过多久就卖断货了。与此同时,蜂花抖音官方旗舰店呼吁广大网友关注国货品牌:“很抱歉通知大家,由于产能跟不上,蜂花真的没货了。但是除了蜂花还有很多正在努力的国货,大家可以多关注它们。”日前,记者进入不同国货品牌的直播间看到,蜂花护发素... 【详细】

放心消费 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3月10日,消费者在西安曲江大悦城“消费维权直通车”咨询退换货相关流程。 ■ 全省消费环境总指数由2017年的79.06增长至2021年的84.37■ 2021年,全省公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35万家,涵盖15个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行业2021年,我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事情入手,把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作为拉动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全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详细】

“双11”向新而行的比拼 11月10日,位于西安曲江金地广场的永辉超市举办商品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前往选购。记者 张辰摄从2009年的第一场“购物狂欢”开始,“双11”已逐渐成为透视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扇窗户。10多年来,无数模样不同、境遇不同的普通人,用千千万万份微小但丰富的账单,汇聚成独属于“双11”的热闹与喧嚣,也记录下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巨变。眼下,“双11”又一次激起人们的消费热情,催生出更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详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