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11”向新而行的比拼 [2023-11-13]

    11月10日,位于西安曲江金地广场的永辉超市举办商品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前往选购。记者 张辰摄从2009年的第一场“购物狂欢”开始,“双11”已逐渐成为透视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扇窗户。10多年来,无数模样不同、境遇不同的普通人,用千千万万份微小但丰富的账单,汇聚成独属于“双11”的热闹与喧嚣,也记......

  • “反向消费”渐流行 老牌国货成新宠 [2023-10-17]

    西安某超市货架上摆放的西安本土品牌冰峰饮料。 见习记者 李子言摄摄图网近期,以蜂花为代表的众多国货品牌在抖音直播间上线了79元套餐。作为这次国货热潮的领军品牌,蜂花产品没过多久就卖断货了。与此同时,蜂花抖音官方旗舰店呼吁广大网友关注国货品牌:“很抱歉通知大家,由于产能跟不上,蜂花真的没货了。但是除了......

  • “AI诈骗潮”真的要来了? [2023-06-19]

    通过AI换脸和拟声技术,10分钟骗430万元;AI虚拟人在聊天中筛选出受害者,人工接力实施诈骗……近期,多起宣称利用AI技术实施诈骗的案件引发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近日与公安部门核实确认,“AI诈骗全国爆发”的消息不实,目前此类诈骗发案占比很低。但公安机关已注意到此犯罪新手法,将加大力度会同有关部门......

  • 消费关注 |“比脸还干净”的“局” [2023-03-08]

    网络时代,网络诈骗无处不在,诈骗花样不断翻新,手段更加隐蔽。一个给居家“宝妈”们量身定做的虚拟文玩竞拍骗局,再次警示那些梦想“发财”的人们——“天上不会掉馅饼”“捏在手心”的钱怎么不见了? 田芳昕作“东找项目,西找项目,停下来看看我的项目。”“在这里,平台不碰任何人的本金,每个人的本金都在自己口袋里......

  • 谨防打“农产品”幌子开“方子” ——网络直播间“行医”乱象调查 [2023-02-24]

    新华社记者 王皓标着“初级农产品”的药材,被直播间夸大为能治多种疾病的“神药”;身着白大褂的老人,配合着主播在一旁称药、打包;将医疗词汇拆分重组成新型营销话术,以躲避违禁词审查。近期,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养生类账号活跃在网络直播平台,违反国家规定暗中或违法“行医”,真假难辨,扰乱市场秩序,给消费者和患......

  • “边学副业边找工作”“零基础学月入过万”? 当心“副业培训陷阱” [2023-02-24]

    新华社记者 鲁畅眼下正是春季招聘重要阶段,大量求职者上网求职。一些机构和平台通过在知名网络平台投放引流广告或内容,鼓吹求职者应“边搞副业边找工作”,并诱导他们参加所谓“免费试听,易学习、上手快、好赚钱”“零基础学月入过万”的技能培训。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副业培训”名目繁多,有不少名不副实,真实......

  • 新式茶饮快速崛起 单日卖出30万杯 市场规模超千亿元 [2023-02-15]

    2月9日,在西安市建东街,一名小姑娘非常喜欢手中的水果茶。记者 杜玮摄二月九日,消费者正在西安市碑林区一家奶茶店购买饮品。店员赵欣说,店里的二十多种饮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天销售额在三千元左右。记者 杜玮摄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马晓澄 邓瑞璇兔年春节,亲人团聚点一些茶饮外卖、和久违的朋友约一杯下午茶......

  • 春节发红包、无电可支付 数字人民币持续创新应用场景 [2023-02-06]

    假日促消费、春节发红包、无电可支付……伴随着试点测试工作的扎实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正越来越多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保民生、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数字人民币将给日常支付带来哪些改变?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怎样的推动作用?记者进行了采访。  精准促消费,助推市场加速回暖  “用数字人民币红......

  • “一天下来,脸要被扫十几次” 专家呼吁警惕人脸识别技术滥用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2023-01-28]

    打开手机,上海市民陈宽发现,每天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的App太多。“从手机银行App到购物软件,从化妆类App到游戏防沉迷……一天下来,脸要被扫十几次。”  对此,陈宽感到颇为担忧:“虽然有些App使用人脸识别是出于使用需求和安全考虑,但也并没给我们拒绝使用的权利,这是否属于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随着人脸......

  • 临期未过期 安全不打折——临期食品市场调查 [2022-12-30]

    消费者在货架上挑选临期牛奶(资料照片)。0.5元的口香糖、1.2元的进口牛奶、6.5元的星巴克咖啡……这些低价的商品就摆在临期食品折扣店内。如今在不少商业区,都能见到临期食品折扣店吸引着来来往往的顾客驻足。为什么这里的打折力度如此之大?这样的打折商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