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让人生闪光——记吴堡中学校长宋秦瑞

2023-02-02 23:57:38      来源:西部在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吴堡中学校长宋秦瑞的座右铭。

爱与责任让人生闪光——记吴堡中学校长宋秦瑞(图1)

从1998年担任吴堡中学校长以来,他用师者的爱与责任,带领吴中人从“零”起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经过近23年的艰苦打拼,绝地而后生,远远甩掉了高考全市倒数第一的落后帽子,同步走在了全市教育的前列。

榆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榆林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陕西省特级教师”、“榆林市名校长”、“教育世家”......从教38年之余,宋秦瑞获得荣誉无数。

胸怀梦想的专家型校长

宋秦瑞一直怀揣着改变家乡教育事业面貌的梦想。

1979年农村插队劳动的他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在大学的四年学习期间,刻苦学习、勤于钻研、发奋努力,成绩名列前茅,获奖“三好学生”,受到老师赞扬,同学的好评。

1983年,大学毕业后的他放弃了留在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选择了回高中母校吴堡中学教学,从此踏上了实现梦想的征程。

从一个普通教师到班主任,从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兼政教主任到现在的校长,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为教育事业倾注全部的心血。

三十多次获学校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等奖励;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获榆林市人民政府“山区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榆林市名校长”奖等;连续多年被聘任为榆林市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委;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联合授予“跨世纪园丁工程省级化学骨干教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锐意进取的实践型校长

宋秦瑞所在的吴堡中学原名宋家川中学,是吴堡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九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学生严重流失,教师大量跳槽,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宋家川中学连续九年高考“秃零”,一个专科也考不上,高中部已名存实亡,仅有的两个班还不到50名学生。1994年市教育局、教研室把宋家川中学办学滑坡作为全市教育落后的典型进行公开“剖析”。从90年到98年换了四任校长,仍然未见起色。

宋秦瑞大胆启用一批年富力强、有教学经验、领导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担任领导职务。新一届领导班子在他的带领下,发愤图强、自强不息,按照新的办学思路,实施八个三年发展规划,学校由此焕发出新的生机。立规章,定职责,在教师中实行量化管理,引入激励机制,奖优罚懒;在学生中实行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因材施教......随着大刀阔斧地改革,学校面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办学高峰期班级多达6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高达4027人;基础设施建设较快,老校区五座高楼拔地而起,原来的土窑土院被陆续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应有尽有,“四机一幕”在2002年就全市率先进入教室;初中部教室全是触摸屏电子绿板,高中教室全部是投影,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一系列有效举措之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成绩在全市稳居前四名,高考升学率连年攀升。1999年首次实现了高考“零”的突破;2010年、2011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连续突破百人大关;2013年大学总升学率达到100%。2014年高考综合评价榆林市第一。在此期间,2010年王彪同学以648分的成绩录取到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任佳杰同学以647分录取到上海交大;2019年任远同学673分全市第5名的成绩录取到浙大;2020年李凯同学以629分的成绩录取到西工大;2021年任佳伟以645分的成绩录取到南京大学。近几年,吴堡中学本科升学率基本稳定在60%左右、每年约有三十余名学生考入艺体高校,大学总升学率达成100%。

学校先后获“高考成绩优异奖”、“榆林市普通高中提升教学质量突出学校”等荣誉称号。2011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级标准化高中”,2012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榆林市先进集体”等省市县多项荣誉。

由一个全市高中入学成绩最低的学校,经过近二十余年的艰辛努力,基本达成了高中学生“低进高出”“人人成才”的办学目标。

推行民主化、科学化、精细化、扁平化管理;打造“三级”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坚持科研兴校,课改促教......近年来,吴堡中学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020年8月,占地114亩,建筑面积达55000平米的吴堡中学新高中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实现高初中分离办学。新建的吴堡中学按照省级示范中学的标准设计,建有教学、办公、科技、图书、艺术、公寓、餐饮等13座主体楼和标准化400米环形跑道体育场。学校可容纳36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可满足吴堡县未来20年高中教育的发展。

在管理上,宋校长创新性重组和划分部门分工,学校按照“两办、三部、四委、五中心”的管理架构,即党宣办、督导办;高一、高二、高三年级部;学术评审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膳食与资助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艺术体育中心、信息实验中心、校务服务中心,此外设置工会、团委、妇委,管理进一步精细化,科学化。制度建设的同时,学校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校史展馆、德育展馆、博学长廊、诗苑、词苑、柳青苑、将军苑、尚德苑、柳青文化墙、维迎广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无不彰显着时时处处育人的教育情怀。

如今,智慧校园建设、创建《榆林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已到收官之时,《吴堡中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正在稳步推进之中,按照《吴堡中学创建省级示范化高中实施意见》凝神聚力,阔步迈进。

坚守奉献的服务型校长

办好吴堡中学,造福吴堡人民是宋秦瑞的办学信条。作为一名校长,他始终把自己置于一名普通教师、一名“服务生”的角色,常常告诫自己:“我的职责就是为学生、为老师服好务。”

宋秦瑞担任校长以来,始终牢牢抓住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又是教师。刚当校长的那几年,经过认真思考并得到县政府的支持,宋秦瑞从2002年起开始奔波于省内外师范院校,外出招聘教师,连续十几年累计招聘回百余人,通过提高待遇留人,联络感情留人,事业发展留人,很快就稳定了教师队伍。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要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留在高中就读还很困难,学生外流现象十分严重。2007年他主动向县领导汇报,得到同意后,以县政府名义,面向全国以高薪聘请了十余位名师,然后通过名师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证明,这些外地教师和名师的到来,不仅壮大了学校骨干教师队伍,而且吸引了全县80%以上优质中考生源,给学校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贫困县,面向全国招聘教师且能留得住教师的做法,多次受到省、市人事部门领导调研后的高度评价。

没有优质生源,就没有高考的质量,而贫困县留优质生源是最难得事。2001年,为留住本校初中生源,宋校长提出刚性举措,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子女必须就读本校,否则自动辞职。他率先垂范,让自己的儿子、女儿留在本校就读。看到校长办学的决心和信心,教师们的子弟绝大多数留在了本校就读,这一举措得到吴堡家长们的认可,优秀学子不再舍近求远外出求学。

作为校长,宋秦瑞积极支持并要求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活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省、市新课改的浪潮中,学校购买大量课改书籍供教师交流阅读,组织全体教师研讨课程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课活动,以促成新课改的理念。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组织11位名师结对培训了60多名青年教师;并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先后请回多位教育战线的专家来学校做报告,又把学校省、市级教学能手汇聚起来,亲自带队到兄弟学校进行教学教研交流,激发了教师教研教改的热情,拉开了学校教研教改的序幕。

宋校长狠抓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先后通过十二批“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培训”的“青蓝工程”,培养青年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考察、学习、交流、通过校、县、市以及省级和国家级培训、通过反复的听课、评课、说课、磨课、赛课使青年教师不断成熟起来。目前,有二十多名教师被评为“吴堡县十佳教师”、“吴堡县十佳班主任”、“吴堡县名师”、“吴堡县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6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9名教师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美术和数学2名老师荣获“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称号,3人获“陕西省特级教师”称号,可以高兴说,吴堡中学的骨干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了。

从教至今,尤其是担任校长以来,宋秦瑞几乎天天三上班,早、中、晚都在学校,无论刮风下雨、寒暑假还是节假日,很少有休息。他走过曲折、有过痛苦、遭过打击、流过眼泪,但是为了吴堡的教育事业的改变,他始终无怨无悔。

在吴堡中学默默耕耘了大半生,他将青春与追求、心血与智慧编织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将信仰与勤奋融进教书育人的历程。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吴堡中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铺就了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成才之路,书写了贫困山区教育一年又一年的辉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赢得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作为一个喝着黄河水,在黄土地上长大的吴堡人,为家乡经济建设培养更多人才,造福吴堡父老乡亲既是我毕生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我将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洒在家乡教育事业的这片热土上,力争使我校成为全市教育进步的典型,以报答家乡对我的养育之恩。”宋秦瑞说。

作者:罗小平


推荐阅读

“云上”追梦人 在铜川,越来越多的人依托耀州窑陶瓷文化深厚的底蕴,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搭载电商快车,推动耀瓷文化走向世界——在耀州窑直播基地,刘斌(右)和袁明在进行直播选品。库存积压的耀瓷产品价值达3000多万元,是怎样一种体验?“那时,只能咬牙坚持!”铜川市厚德堂艺术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说,他的公司主要从事耀瓷生产制作。1月25日,谈及昔日公司生产运营的“窘境”,他不无感慨。即使受挫,刘斌也毫不气馁,始终不改... 【详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