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官,就是给村民当好家、管好事,不能玩虚的,必须真干实干。”这是镇安县铁厂镇新民村党支部书记瑚承堂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5年,瑚承堂返乡创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村民就业;2019年11月至今,担任新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2年,获评“担当作为好书记”,受到镇安县委表彰。
一心为民办实事
走进镇安县铁厂镇新民村阴坡俯瞰,一排排整齐的食用菌、蔬菜大棚云罗密布,三百多亩绿油油的烤烟田、一户户独具陕南特色的民房院落和待开发的倪氏民居坐落其中,构画出一幅“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图。
“这些变化多亏了咱们村里的瑚书记。”搬迁户郭红林颇为感慨地说。
1977年2月出生的瑚承堂,自2019年担任铁厂镇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他顶烈日、淋暴雨,进农家、走田埂、做调研,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上任伊始,面对落后的村情村貌,他多方联系,带着村委干部与村民一起外出考察项目。依据新民村有种植烤烟的经验,他带领群众于2020年成立新民村烤烟党小组,大力发展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在他的带领下,新民村烤烟种植面积达到350亩,带动脱贫户98户,年产值150余万元。
因病致贫的张德卫,曾经是新民村二组的贫困户。多年前,因长期受腰椎病痛折磨,一度卧病在床。近年来,经过治疗病痛缓解,能够从事一些体力劳动。脱贫攻坚期,夫妻2人在村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务工,年收入6万多元。乡村振兴过渡期,瑚承堂结合他家的实际,动员其发展烤烟,2022年种植烤烟40亩。“感谢镇村干部对我的帮助,我们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看着绿油油的烟田,张德卫乐呵呵地说。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瑚承堂深知“要脱贫,产业先行”。在他的带领下,新民村立足村特色资源,创新多种模式,采取多种渠道引导、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发展以制种玉米、大蒜为主的种植产业和以猪、牛、羊、鸡为主的养殖产业,为全村农户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瑚书记的带动下,今年我也种植了4亩柴胡和1亩魔芋,预计年底能收入2万元。”兜里有钱了,新民村六组村民王炳洲喜笑颜开。
用情服务解民忧
“去年8.20强降雨天气,我家屋后的大树突然倒下,将房屋砸了一个大窟窿,屋后来方泥石流数量较大,瑚书记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将我们转移到安全地带,并给我们落实了后勤保障,要不是他,后果不堪设想。”新民村一组群众詹相池说,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在防汛期间,瑚承堂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在防汛抢险一线,及时调配工程机械排危10余处,指挥并转移受威胁群众60余人,灾后重建过程中,在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他多方可联系,争取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资金支持,动员本村干部群众筹工筹劳,调用机械6台次,出动劳动力210余人,迅速全面抢通并最终修复全村6个组的水毁道路,确保广大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今年6月,正值烤烟生长的关键时期,持续干旱导致农作物受灾、部分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瑚承堂立即召开村班子会议,研究抗旱保收工作方案,带领村干部及时购置一批水管、储水桶等抗旱物资,积极协调洒水车辆,运水灌溉烟田,解群众燃眉之急,单日最多拉水达12车,共计143车572立方。
小区谁家里的水管不来水了,马上安排人去查看、修理;哪家楼上电灯坏了,就安排专业师傅上门维修;为大学生开家庭证明,为残疾人上门办理残疾证登记,为家庭困难户办理资助,只要群众有需要,他第一时间解决,让群众安心。
“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把你当贴心人。”一直以来,瑚承堂始终倡导“微笑”服务,要求村委工作人员为群众办实事,走村入户解决群众难题,用最好的状态服务新民村百姓。
因为默默的付出,周到细致的服务,瑚承堂深受村民的爱戴和拥护,2022年被镇安县委评为“担当作为好书记”。
改变陋习树新风
要让群众真正增收致富,首先要让群众的思想先富起来。为了改善民风,构建乡风文明,瑚承堂结合本地文化底蕴精心打造“新民村百姓大舞台”“道德讲堂”,推进以“诚、孝、俭、勤、和”为主题的新民风建设,由党员带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演出、讲好孝老敬亲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倡文明,摒弃陋习树新风。
在他的倡议下,新民村制定了《新民村村民公约十二条》,对婚丧嫁娶进行规定。村民公约规范着村民的言行,一起打造节约型农家。
前不久,张某女儿出嫁,直接在新民村喜事汇操办,大大节约了支出。张某满脸微笑地说:“要是放到以前最少得三天,现在婚事简办成了新时尚。”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致富带头人,瑚承堂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尽己之所能带领群众一起增收致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扛起责任,践行着诺言,在村支书岗位上书写着动人的故事。(作者: 戴福汗、杨远彦)
责任编辑:陈龙
西安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7月1日,西安市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本次推出的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有蓝田县樊家村“人居环境创造资源、筑巢引凤促乡村振兴”、阎良区“两平台三机制”乡村治理等案例。这是在去年发布“西安市首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基础上,盘点全市“三农”工作的新经验新亮点,旨在持续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书写新篇章。西安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遵循中央政策的重要指引方... 【详细】
陕西7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 4月12日,省乡村振兴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协、省工商联等7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从突... 【详细】
2021年陕西向乡村振兴重点帮 2月11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2021年,我省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45.73亿元,占下达到县总资金量的48.13%;实施项目8250个,占项目总数的35.38%。去年以来,我省在国家确定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选择12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特色的县,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