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县牛头店镇国庆村阮开红:十年孝爱为笔 在平凡岁月里书写人间至情

2025-09-29 15:13:56      来源:牛头店镇人民政府

陕南的群山如黛,汉水的支流潺潺。在陕西镇坪县牛头店镇国庆村的一隅,46岁的阮开红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孝老爱亲”四个字,写成了一本厚厚的生活之书。书页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在柴米油盐的浸润中,透出最质朴也最动人的温度。

孝心如灯,在病榻旁照亮岁月长卷

凌晨五点的国庆村,晨雾还未散尽,阮开红家的灯已率先亮起。婆婆因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缠身,早已失去自理能力,阮开红便成了她“全天候的守护者”。

她端来温热的洗脸水,拧干毛巾,小心翼翼地为婆婆擦拭脸颊、脖颈,动作轻柔得像对待一件易碎的瓷器。“妈,咱慢慢洗,不着急。”她的声音里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却满是安抚的耐心。每到冬日,给婆婆换上干净的衣物时,她总会先将衣物焐在怀里暖一暖,“天渐渐凉了,不能让妈受了寒。”

喂饭是更考验耐心的事。婆婆吞咽困难,一顿饭常常要喂上一个多小时。阮开红就把饭菜切成碎末,拌得软烂,一勺一勺地递到婆婆嘴边,时不时停下,轻轻拍拍婆婆的背。“就像哄小孩一样,得顺着她的性子来。”她笑着说,可眼底的红血丝却藏不住日复一日的辛劳。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后阮开红的公公也患上疾病。一家的生活可谓是“雪上加霜”,但她并未被打倒,而是迅速调整情绪,迎接种种挑战。为了给公公治病,她频繁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邻里总是夸她:“这闺女对待公婆比亲女儿还亲,简直是村里的顶级孝顺典范呀!”她总是腼腆地笑笑:“爸妈把我们养大,现在该我们报恩了。”十年间,她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出过一次远门,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在她心里,守护好公婆,就是守住了这个家的根。

巧手持家,在烟火气中编织幸福经纬

在照料公婆的间隙,阮开红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走进她的家,窗明几净,家具虽不新,却一尘不染。“家里干净了,老人孩子住着才舒服。”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除草、收割、种菜……她像个陀螺,在土地与家庭之间不停旋转。沉重的背篓压弯了她的肩,却压不垮她对生活的热忱。回到家,灶台前又升起袅袅炊烟,她变着花样给公婆和孩子做可口的饭菜。“妈牙口不好,得炖得烂烂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营养跟上。”她的菜谱里,永远先考虑的是老人和孩子的需求。

日子过得拮据,她却从未在老人和孩子身上省过心。看到婆婆长期卧床容易生褥疮,她咬牙买了昂贵的防褥疮软垫;孩子的学费、书本费,她一分不欠;可她自己,却已经好几年没买过新衣服了,身上的红色卫衣洗得泛了白,却依旧整洁。“我穿什么都行,只要老人孩子好。”她的话语简单,却字字重如千钧。

村里人都说:“开红家的院子里,永远有笑声。”即便生活重担在肩,她也总把乐观的一面展现给家人。她会在晚饭时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会在天气好的时候推着婆婆到院子里晒太阳,给她讲村里的变化。在她的经营下,这个饱经风霜的家,始终充满着温暖的烟火气。

言传身教,让孝善家风在下一代生根发芽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阮开红深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白天她在田间、灶台、老人床前忙碌,晚上却从不忘陪伴孩子学习。

没有昂贵的辅导资料,她就用废旧的纸张制作识字卡片;不能带孩子去诗和远方,她就在田间劳作时教孩子背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她一边锄地,一边教孩子念诗,让孩子在劳动中理解诗句的含义。她的教育没有惊天动地的举措,却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种下了知识和品德的种子。

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更早早懂得了分担家务、孝敬长辈。放学后,孩子们会主动帮妈妈洗菜、扫地,会跑到奶奶床前,给他们讲故事、捶背。“妈妈太辛苦了,我们要帮她分担。”孩子的话语,是对阮开红最好的肯定。

她常对孩子说:“孝顺不是挂在嘴上的,是要落实在行动里的。爷爷奶奶养大爸爸不容易,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就要好好对他们。”简单的话语,却在孩子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份孝善的家风,如同山间的清泉,在这个家庭里代代流淌。

德润乡邻,以平凡善举引领文明乡风

阮开红的事迹,在国庆村早已传为佳话。邻居家有个头疼脑热,她会主动送去自己种的蔬菜;村里举办孝老爱亲活动,她总是积极参与。她的坚韧与乐观,像一束光,照亮了身边的人。

“开红家那么困难,却从来没见她抱怨过,总是笑呵呵的。”邻居李大姐说,“她让我们知道,日子再难,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有奔头。”在她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家庭美德,孝敬老人、关爱亲人的风气日渐浓厚。

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也总能看到她的身影,身穿红马甲的阮开红像个“环卫战士”,房前屋后的地毯式清扫垃圾,“村级是大家的,我能出一份力就尽一份力,环境好了,乡亲们住着也舒坦。”她的话很朴实,却暖了人心。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凡善举的真谛,为乡风文明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阮开红从一个青涩的儿媳,变成了公婆眼中最可靠的依靠,孩子眼中最坚强的母亲,乡邻眼中最可敬的榜样。她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的力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阮开红如同一棵扎根乡土的大树,用自己的枝繁叶茂,为家人遮风挡雨,也为身边的人带来阴凉。她让我们看到,平凡人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里,书写出不平凡的感动。这份感动,是病榻前的一勺饭、一杯水,是灶台前的一缕烟、一道菜,是孩子眼中的一抹笑、一份暖。

阮开红用十年的光阴证明:孝老爱亲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责任,是藏在细节里的温柔,是在平凡生活中铸就的不凡坚守。她如同一盏明灯,在大山深处,照亮了家风,也照亮了乡风,更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开出了最芬芳的花。(牛头店镇人民政府 曹春玲 康承磊)

 


推荐阅读

西安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7月1日,西安市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本次推出的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有蓝田县樊家村“人居环境创造资源、筑巢引凤促乡村振兴”、阎良区“两平台三机制”乡村治理等案例。这是在去年发布“西安市首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基础上,盘点全市“三农”工作的新经验新亮点,旨在持续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书写新篇章。西安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遵循中央政策的重要指引方... 【详细】

陕西7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 4月12日,省乡村振兴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协、省工商联等7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从突... 【详细】

2021年陕西向乡村振兴重点帮 2月11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2021年,我省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45.73亿元,占下达到县总资金量的48.13%;实施项目8250个,占项目总数的35.38%。去年以来,我省在国家确定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选择12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特色的县,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 【详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