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变化

2023-05-24 10:56:41      来源:西部在线

王开岭曾说过:“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过去,我常常匆忙奔波于家乡和学校;但如今,我终于有了空闲时间,可以好好回味察家乡的变化。目前,我的家乡正在消逝和新生之间徘徊,一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小城正在崛起。

我记得老人们经常说:“穷山沟沟,没什么发展前途哟!” 这句话的对象正是我的故乡宁陕。宁陕县坐落在秦岭南麓,地势崎岖多山,村落多沿山而建,村里的道路大多是蜿蜒狭窄的土路,天气晴朗时漫天黄土飞扬,下雨时泥泞难行,到处都是污水。小时候,我最不喜欢下雨,因为道路泥泞不堪,不穿水鞋就会把布鞋弄成泥鞋。在我记事以来,家乡只有一条破旧的公路,连接着整个县区。这条路曾是全县人民的希望,让他们可以外出打工,孩子们可以走出去学习和探索更广阔的世界。不过,去西安就得花费七八个小时的车程,这让人不禁感叹,要走出宁陕这座大山多么难啊!路途艰难,让父老乡亲们饱受着交通不便之苦,也阻碍着家乡经济的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当年在太行山绝壁上开凿出的红旗渠,克服千难万险修成的青藏铁路,以及许多当代愚公开山修路的故事都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令人振奋的是,从十三五规划开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宁陕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包括已建成的西汉高速、宁石高速,正在修建的庙坪至双河高速连接线、国道345宁陕段,镇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实现了组组通路,“连心路”还通到了90%以上的农户家门口。过去,宁陕“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却 “条条大路通宁陕”,人们出行不再只有单一的选择,也不用穿越荆棘、翻山越岭了。

交通状况的变化是宁陕精准脱贫以来最大的变化之一,也是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家所经历的脱贫新变化。

前几年我一直在外上学,每逢寒暑假回家,总会听姑姑讲起许多新变化。几年前,她们还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平时生火做饭需要到山里砍柴,自己种菜,虽然日子还算自给自足,但是每当刮风下雨,她们就不由得担惊受怕。而今,她们住进了安置点宽敞明亮的小楼房里,用上了电、自来水和煤气,既卫生又便利。姑姑时常念叨:“多亏了政府的扶贫政策啊,给我们移民搬迁户带来了这么多的福利,不然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何时才能搬出那个小山沟哟?”“以前晚上出门打手电筒,走山路还有点害怕。现在整个街道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也不怕黑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啊!”

现在交通方便了,经济发展就成了首要问题。那么,小山沟适合发展什么呢?有山有水有景,发展生态旅游业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近年来,宁陕县坚持全域旅游引领,实施“六大工程”,培育发展景观农业、农事体验、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等业态。同时,建设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乡村民宿等,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健身养生等体育旅游,完善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打造“秦岭人家·子午驿站”乡村旅游品牌,大大提升了“秦岭之心、绿都宁陕”美誉度和影响力。

目前,宁陕县已经实现了生态观光、研学旅游、康养宜居、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形式的一体化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宁陕模式”。相继创立了筒车湾国家4A景区、上坝河、悠然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秦岭峡谷乐园国家3A景区等,同时建立了多个教育、研学、艺术创作和休闲等基地,开发了特色旅游产品,创建了一批高品质的民宿示范基地,形成了多种旅游产品组合,促进了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发展绿色旅游的同时,宁陕还注重精准脱贫接续乡村振兴,使经济稳健发展。全县大力推进“菌、药、果、畜”四大产业,实施了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壮大了10家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提升100个农业园区、培育了1000户产业示范户,同时建成了一批食用菌、天麻、猪苓、魔芋、板栗、核桃等50余个生产基地和专业示范村。生态农林产业覆盖面超过了75%,农民通过生态农林产业实现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从深闺小村到争相打卡的景区“网红”,从“木头经济”到“绿色银行”,从“靠山吃山”到“营销山水”,宁陕正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理念,让生态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个统治阶级或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关注农民。从改厨改厕到道路硬化,从危房改造到环境整治、从迁移扶贫到集中安置,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标准化的果园生机勃勃,经济林木硕果累累,富民产业落地生根。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家家户户住上了洋气的房子、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水、用上了稳定的电力,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脱贫感恩之情在每一个乡亲的心头回荡。这让我不禁感叹时光的轮回,从家乡发展的缩影中看到了党的光荣奋斗历程,也使我和人们感恩于党,铭记于党!

如今,我的家乡还正不断发生着变化。透过这些场景,我深刻地感受到一种变化,一种活力,一种生机,这是希望的气息。家乡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就没有今天的太平盛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相信,大多数和我一样以前想走出大山游的子,看到今天宁陕翻天覆地的变化,会为我们当初的想法和选择而羞愧。宁陕,我回来了,我要用我所学的知识,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建设宁陕,改变宁陕。强国有我、宁陕发展有我!我相信,有我们这样的有志儿女,故乡宁陕的明天会跟美。(宁陕农商银行金川支行 肖海英)


推荐阅读

西安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7月1日,西安市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本次推出的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有蓝田县樊家村“人居环境创造资源、筑巢引凤促乡村振兴”、阎良区“两平台三机制”乡村治理等案例。这是在去年发布“西安市首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基础上,盘点全市“三农”工作的新经验新亮点,旨在持续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书写新篇章。西安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遵循中央政策的重要指引方... 【详细】

陕西7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 4月12日,省乡村振兴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协、省工商联等7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从突... 【详细】

2021年陕西向乡村振兴重点帮 2月11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2021年,我省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45.73亿元,占下达到县总资金量的48.13%;实施项目8250个,占项目总数的35.38%。去年以来,我省在国家确定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选择12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特色的县,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 【详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