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以“打造数字化赋能先行县、数字化治理示范县和‘一群双圈’数字经济特色县”为目标,倾力实施夯实数字基础、壮大数字产业、创新数字治理行动,让百姓生活更富裕、获得感更强
陈栋梁通过创作短视频和线上直播的方式,将众多“土席”产品推向市场。
“1号单发西安,‘黑米八宝饭’‘粉蒸肉’各2份;2号单发四川广元,‘杂烩丸子’‘五仁夹沙肉’‘粉蒸排骨’‘豇豆酥肉’各3份……”2月1日10时,洋县洋州街道云阳村村民陈栋梁家一派繁忙景象。陈栋梁一边督促家人加紧打包,一边拿着手机核对着“土席”订单信息。
这里的“土席”是指特色农家宴席。洋县“土席”历史悠久,当地人认为,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土席”,凡事才算圆满。 出生在“土席”世家、从小就喜欢烹饪的陈栋梁,2019年在自家的院子里建起了“土席”加工坊,还购买了一辆餐车助力流动销售。近年来,陈栋梁更是不断创新菜品,研发出针对不同季节的四季菜单,并先后5次更换厨具和餐具,不断提高“土席”的质量和标准。 “这几年,我在传统菜品的制作上动了很多脑筋,下了很大功夫。我认为,只要能做出让顾客满意的菜,就一定不愁卖不出去。可是,我渐渐发现‘酒香也怕巷子深’。”回忆过往,陈栋梁说,“2022年10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看到县上搞的直播带货活动后,我就想,能不能也走线上销售渠道,把自家‘土席’推出去。” 陈栋梁说干就干。2022年11月,他大胆尝试,注册了抖音号,进行短视频创作和线上直播,把自家产品从取材到制作进行了全方位介绍。一个多月下来,他家的“红焖肉”“五仁夹沙肉”“粉蒸排骨”“豇豆酥肉”“梅菜扣肉”“黑米八宝饭”“干笋炒土鸡”等特色美食,不仅在洋县本地备受热捧,还受到不少外地消费者的青睐。“真的没料到,我家的菜突然就火了。尤其是元旦之后的半个月里,仅线上就卖出去上千份,今年春节的销量是去年的2倍!”陈栋梁看着手机里不断新增的订单自豪地说。 对于陈栋梁来说,手机早已从通信工具变为销售“土席”的新农具。而对于相隔70多公里的洋县溢水镇西河村党支部书记白文发来说,手机则是构建“平安西河”的智能化终端。 “小丽,今天雪下得大,你要时刻关注房屋后山坡上的积雪情况……”“君君,从我这看,你家北边道路上积雪很厚,等雪下得小了,尽快组织人员清理,以防出现交通安全事故……”1月14日15时,白文发一边看着手机监控,一边在线上叮嘱着村内的网格员。 西河村位于距县城50多公里的深山里。今年57岁的白文发,担任西河村“两委”干部近20年,从小组长干到现在的党支部书记。这么多年,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跑烂了多少双鞋。“以前有事,就靠干部双腿跑,有时紧赶慢赶都赶不上。自从去年4月村里实施了‘平安建设’视联网工程,我们这些‘土管’也走上了数字化之路,办事便捷多了。”白文发高兴地说。 2022年,洋县以“打造数字化赋能先行县、数字化治理示范县和‘一群双圈’数字经济特色县”为目标,倾力实施夯实数字基础、壮大数字产业、创新数字治理行动,全年累计开通5G基站190个,建成窄带物联网基站212个;注册电商企业76户,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287个,电商交易总额达11亿元。 “通过数字化建设,让百姓生活更富裕、获得感更强,是我们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洋县县长张军介绍,下一步,洋县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健全“政府+企业(合作社)+电商+物流+农民”的全产业链模式,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构建智慧农业、智慧工业及智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赋能升级;打造数智文旅、数智康养、数智教育、数智交通等典型智慧化应用场景,构建以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记者 杨光 通讯员 李刚)
西安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7月1日,西安市发布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本次推出的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有蓝田县樊家村“人居环境创造资源、筑巢引凤促乡村振兴”、阎良区“两平台三机制”乡村治理等案例。这是在去年发布“西安市首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基础上,盘点全市“三农”工作的新经验新亮点,旨在持续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书写新篇章。西安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遵循中央政策的重要指引方... 【详细】
陕西7部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 4月12日,省乡村振兴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科协、省工商联等7部门联合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从突... 【详细】
2021年陕西向乡村振兴重点帮 2月11日,记者从省乡村振兴局获悉:2021年,我省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45.73亿元,占下达到县总资金量的48.13%;实施项目8250个,占项目总数的35.38%。去年以来,我省在国家确定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选择12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特色的县,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