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礼泉县教育局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聚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破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找准发力点,在深化五项管理,强化内涵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模式,深挖教育内生力量,激发师生内生动力,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质增效,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固”思想,补动力之“钙”。该县教育局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在做足做细做深规定动作前提下,进一步聚焦主题主线,通过理论学习、业务研讨、作风整治等方式,突出“再讲立德树人故事·深化五育并举实践”主题活动开展实效,发挥思想教育铸魂作用,把主题教育激发的热情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强大精神动力,有效破解了教育面临的现实难题和突出问题,补足县域教育发展之“钙”,有效解决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思想倾向,在广大教师中厚植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补足了发展动力之“钙”。
“理”思路,抓措施落实。按照学前教育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样、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要求,该县以咸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视导和市政府督导委员会“两项创建”督导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认真梳理总结,实行专人负责,分类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夯实整改责任。同时,充分结合县域实际,聚焦反馈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整改方案,按照“一案一策、一事一议、动态调整”原则,健全完善不同教育阶段发展的长效机制,严抓整改效果跟进督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地生根出实效,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谋”创新,求工作突破。该县教育局紧扣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以抓实教育系统阶段性重点工作为突破口,以大教育的视觉、大智慧的勇气、大格局的情怀、大作为的担当精神,借力、化解、转移、调和、共生破解教育工作重难点问题,在教育设施改善上加强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宽教育软硬件提升渠道;健全完善教师成长和激励机制,全面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深化“五育并举”实践,建立“五育融合”发展的学生培养机制;着眼于教育现代化需求,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校园数字化建设;建立联动协作的校园安全保障机制,鼓足干劲、靶向施策,以内涵发展提质效,以改革创新求突破,为推动礼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教育支撑。
“聚”职能,强责任担当。该县教育局机关各科室,根据科室职能职责,梳理制定规范化事务清单,对每一项工作从计划、实施、完成到反馈,实施全过程量化管理,使每一项工作始终都能落实到责任人,避免了工作中的“慵懒散托虚”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能。同时,成立专门督查组,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各项教育政策落地落实,群众教育满意不断提升,谱写好礼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刘小雄 韩娟)
陕西中考6月18日至20日举行 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2022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于6月18日至20日举行。参加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为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笔试科目为生物学和地理,共2科2卷,两科满分值各60分,考试时长各60分钟。八年级学生实验操作考试科目为信息技术上机操作和生物学实验操作,两科满分值各10分,考试时长各15分钟。九年级学生笔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化学、历史,共7科7卷... 【详细】
解决青少年成长“烦心事”——陕 累计募集捐款和物资5900余万元,援建革命老区希望小学12所,直接服务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灾地区青少年6万余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共青团陕西省委希望工程公益志愿指导中心、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实施陕西希望工程“七助一度”行动的具体成果,也是社会爱心的流动、善意的绵延。陕西希望工程“七助一度”行动,以提升服务青少年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助推助学兴教、助魂育人、健身强体、科... 【详细】
教育部等四部门:竞赛结果不作为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近日,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对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印发了新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管理制度,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更好地发挥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 《管理办法》要求,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详细】